粤科图(信息所)举办“FAST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探究——“越秀小英才”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30日来源:粤科图

7月26日,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、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承办、广州市越秀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省科技图书馆(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)〔简称粤科图(信息所)〕协办的广州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——科普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《FAST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探究——“越秀小英才”》活动在粤科图(信息所)精彩开启。

活动共举办两场,吸引了200多名家长及孩子的积极参与。大家怀揣对宇宙的好奇,一同解锁了FAST天文望远镜(贵州天眼)的奇妙构造与强大功能,感受到了大国工程的雄伟与精密。

从“超级大锅”到“宇宙耳朵”,认识FAST的真面目

活动伊始,一段神秘的音频在教室内回荡。“是风穿过山谷的声音吗?”“好像有雨声!”“我听到了鸣笛声。”……同学们的猜测声此起彼伏。当科普老师揭晓:“这是来自遥远的宇宙信号,是远方的星体在呼唤我们”时,一张张稚嫩的脸写满了惊叹。正是这来自宇宙的“问候”,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探索热情,也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——FAST射电天文望远镜。

在活动中,科普老师通过图片、趣味动画和生动形象的讲解,向同学们展示了FAST的真面目和工作原理。孩子们惊奇地发现,这口坐落于贵州群山间的“超级大锅”,竟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。它如同一只灵敏的“宇宙耳朵”,能捕捉到130亿光年外的微弱信号。随后,科普老师带领大家探讨天眼选址贵州的地理奥秘,讲述“天眼之父”南仁东历时22年选址建镜的动人故事,让孩子们在科学知识之外,更读懂大国重器背后的坚守与情怀。

在了解了天眼的“超能力”和“身世”后,孩子们开始探索它的内部结构。圈梁的三角形稳固结构、索网的“蜘蛛网”造型、反射面板的透气孔洞,以及能变形的反射面,一个个科学设计让孩子们连连称奇,感叹着科学家的无穷智慧。

亲手打造“迷你天眼”,把宇宙奥秘“握”在手中

动手实践环节,孩子们化身为“小小工程师”,专注地投入到FAST纸膜的制作中。他们小心地裁剪图纸,将扇形细心粘贴成“小锅”形状,反复调整圆环的大小制作圈梁……经过一番努力与尝试,一个个精致的迷你“天眼”逐渐成型。“我的‘锅’做好啦!”孩子们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,仿佛真的将宇宙的奥秘牢牢“握”在了手中。

这个看似简单的实践环节,不仅让同学们加深了对“天眼”结构的认知,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:追寻星辰大海的浪漫背后,藏着无数次试验的艰辛与挑战。

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史诗。正是有了南仁东这样的先驱者,我们才能看得更远。这两场科普活动,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“中国天眼”这一“大国重器”,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。相信在未来,这些小小的“探索家”们会带着这份好奇与热爱,继续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。

天眼科普课堂

天眼模型制作现场

天眼模型制作

活动合照


(流通阅览部 曾观凤供稿,庞莉供图